杭州悦动互娱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是一家集动漫节目原创、引进、发行和媒体营销为一体的综合性动漫公司。

公司是中国移动阅读基地、游戏基地、动漫基地渠道合作商,被评为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大渠道,渠道收入排名全国所有渠道前五位。公司拥有独特的立体营销体系,拥有超过100家以上的方案商手机厂商优质渠道可引入阅读分销流量,与国内几家主流的广告平台有流量合作关系,利用多点阅读APP带来的巨大的流量进行阅读流量的置换操作,与国内一些巨流量的移动app战略合作,利用app的流量进行优质书籍的推荐,还与国内一些优质WAP站点进行合作,通过置换流量来进行阅读书籍的推广。

用心做产品、踏实做内容是悦动互娱的运营宗旨,我们正在不断努力获得喜爱动漫的大孩子和小孩子的拥护,以及众多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每个悦动人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我们将更加用心规划、经营着属于大家的悦动。未来的悦动互娱必将不负众望,为读者、为CP、为整个动漫生态链的发展竭心尽力。

杭州悦动互娱有限公司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滨安路1197号6幢1163室
  • 公司电话
  • 0571-88015986
为什么ACG作品里的方言,听起来都这么喜感?
发布于 2019年9月6日

9月13日,众多游戏玩家期待的《无主之地3》正式发售了。与前作游戏不同的是,《无主之地3》首次加入了中文语音包,于是在开发商2KGames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为这款游戏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中文配音”就成为了重要的关键词。

有趣的是,2KGames官方微博还在游戏预热期,发布了两条由B站UP主创作的视频,分别是@鳞光人间 创作的《试玩无主之地3,竟然有上海话语音?》,以及@Dudee丶max 创作的《【无主之地3】四川方言版小吵闹预告片》,它们都是围绕《无主之地3》中的重要角色“小吵闹”而创作的同人方言配音版视频。

相比起官方的中文宣传片,许多ACG爱好者都对这两部方言配音版的同人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方言不仅带来了不少莫名的笑点,还让“小吵闹”这个角色变得愈发吵闹,十分符合该角色的人物设定,而这些由玩家自发创作的视频,也比官方目前推出的中文语音包听起来更自然、更符合中国人日常的说话习惯,希望在后续能以DLC的方式推出方言版语音包。

可见,方言才是广大ACG爱好者心目中真正的“喜闻乐见”。那么,针对广大玩家的这一需求,为游戏产品推出方言语音包到底靠不靠谱?

虽然在游戏市场,目前仍然没有出现特别典型的参考案例,不过在内容创作环节就融入方言元素的手法,在近些年的动画作品中倒是已经出现。

与之前流行于全国各地和网络上的《猫和老鼠XX方言版》《小猪佩奇XX方言版》不同,这些动画作品在方言元素的运用上是完全“原装”的:

2014年由凝羽动画出品的《茶啊二中》,就是一部全片采用东北话配音的网络动画;2016年腾讯动漫出品的《从前有座灵剑山》,则插入了福州话、上海话、湖南话、河南话等各具特色的方言;当然最广为中国观众所知晓的,还是2019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他那地道的“椒盐普通话”(即四川普通话),几乎承包了整部电影的所有笑点。

与《无主之地3》的众多玩家一样,许多动画观众在听到这些方言配音时都眼前一亮。毕竟中国各地的方言都各具地域特色,本身就自带不少笑点,能够大大提升作品的娱乐性,另外方言元素的融入还能让ACG作品深深地打上“中国本土”的标签,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从最终的市场反应上看,方言元素的大量运用,虽然看上去是为讨好某一个地域的观众而为之,但对作品本身的内容而言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前文提到的《茶啊二中》,虽然通篇的东北方言对白笑点密集,但也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道语言壁垒,让这部校园题材动画变成了二次元版的东北方言剧,很难在其它方言体系的观众群中推广开来。

另外,腾讯动漫于2018年推出的动画《通灵妃》,还曾在普通话配音的基础上增加了“河南话”、“东北话”两个版本。虽然许多观众都认为这两部方言配音比普通话版搞笑很多,但仅从B站播放数据来看,它们获得的市场关注度仍然不是特别高,上线近一年分别获得490万、430万的播放量,与普通话版本的4400万播放仍然有不小的距离。

同样的情况,在企鹅影视、玄机科技联合出品《斗罗大陆》上亦有所体现。这部动画的方言配音版,直到现在仍鲜有观众在网络上讨论,与普通话版的高关注度完全是两个次元。

不难看出,按照许多玩家期望的那样,直接为一款游戏推出专门的方言语音包其实并不现实,很有可能是一笔劳心费力的买卖。然而正如许多ACG爱好者期待的那样,方言元素的加入又是他们喜闻乐见的配音方式,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实现内容创作与商业收益之间的平衡呢?

答案是肯定的。

2016年腾讯动漫出品的动画《一人之下》,虽然其主角冯宝宝的四川话并不标准(配音演员小连杀其实是天津人),但这种不属于四川任何一个地方的独特口音,却依然引起了不少ACG爱好者的关注。加之动画剧情对人物个性的不断强化和塑造,冯宝宝还是成为了国漫人气角色的代表。

实际上在方言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ACG爱好者更看重的是“口音”,而不是方言说得有多标准。这种微妙的认知差别,正是在ACG作品的配音环节利用好方言元素的关键。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某个人口中的方言或者口音,本质上就代表着TA来自于某个特定的地区。由于长期以来人口流动的关系,来自不同地区的人都给外界留下了一些固有的偏见或印象,例如:北京人热情有礼,上海人精明能干,四川人风趣幽默,广东人低调务实……这即是方言元素所带来的“印象标签”。

而具体到ACG作品的内容创作环节上,这些“印象标签”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某一位角色的初步认知。在日本的许多作品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关东腔”与“关西腔”的口音区别;而在欧美的文创作品里,虽然许多角色的对白都是以英语为主,但也同样存在“德克萨斯口音”、“伦敦口音”、“俄国口音”、“拉丁口音”、“东亚口音”等不同的设定。

当某位角色一开口,观众或者玩家就能快速在心中留下一个大致的人物轮廓,ACG作品采用方言配音的意义也在于此。以至于在二次元次文化里,方言或者口音,也被列为了一种“萌属性”——这正是不少观众或者玩家会觉得非常喜感的原因。

如今,ACG作品内容的本土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所重视,方言这种内容创作元素在未来势必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随着创作者们对方言元素的认知不断加深,这些来自海外或者是本土的ACG作品,显然也会依靠这一系列本土化的创作和改造,变得更加接地气。

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真的能在《无主之地3》里听到小吵闹说出这样一句台词:

“史蒂夫这个瓜娃子哟,巴适得很~”

日漫IP这么多,为什么在中国票房最稳的是《柯南》?
发布于 2019年9月24日

今年中秋节,《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在国内上映,截止9月19日,上映7天票房为1.82亿,这是该系列剧场版在中国内地上映以来获得的最好票房成绩。根据猫眼预测,这部剧场版的内地票房将达到2.22亿。

自2016年日本动画电影陆续在中国内地上映以来,每年都有现象级作品创造过佳绩,ACGx亦从内容、市场角度撰写过多篇文章进行报道。进入2019年后,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数量并未大减,然而其整体票房表现并不如前面几年。

当我们对今年在内地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进行简单分析,不难看出除了全年龄向的《哆啦A梦》票房表现相对稳定外,粉丝向的电影在前两年爆发过一轮后,大多已经露出疲态,包括在海外市场表现出色的《龙珠超:布罗利》内地票房也仅3000万出头。然而《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如今能朝着2亿票房前进,显然有其成功之道。

20多年成熟IP完成粉丝的更迭

于1994年开更漫画、1996年播出TV动画的《名侦探柯南》,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动漫作品。不管是故事中各种跟随时代变迁而进化的电子设备、互联网工具,还是将各种实事纳入最新的剧情中,以及对日本国内实景的大量复刻,“死神小学生”柯南仿佛真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一样。

除了持续更新的漫画、TV动画和OVA,于每年4月上映的剧场版也成了延续这个IP生命力和商业性的极佳手段。如今《名侦探柯南》的剧场版已经牢牢占据日本本土电影市场票房前三,并且成为日本动漫IP剧场版的头牌系列作品。

对柯南的老粉丝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剧场版还属2002年《名侦探柯南:贝克街的亡灵》、2003年《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口》这些以推理情节为主线,从故事和设定来说都相当符合作品定位的经典作品。同时,他们也不认可2011年《名侦探柯南:沉默的15分钟》以及随后的几部剧场版,认为这几部作品强化动作戏、弱化推理过程的演绎方式,让剧场版从推理片彻底沦为动作片,并有成为科幻片的趋势。

实际上,23年来剧场版内容发生的变化,正是这个IP跟随时代潮流进行改变的例证。

在核心粉丝对荧幕上尽显“动作大片”风范的《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嗤之以鼻的同时,这些风格焕然一新的剧场版电影却逐渐吸纳了大量非核心粉丝走进影院。剧场版风格的转变是票房逐年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为了讨好日本电影市场的主力观影群体——女性观众,制作方在剧情方面相当“出位”。近三四年的剧场版里卖CP、炒角色已成常态,粉丝票选最高的人气角色服部平次、安室透、怪盗基德、赤井秀一在剧场版中拥有了重量级戏份,分别在M21、M22、M23和明年将要上映的M24中作为重要角色登场,让柯南这位主角大失风头。

如果说去年《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安室透一句“我的恋人是这个国家”撩动了无数迷妹的心,在今年上映的《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中,讨好女性观众的意味更甚。新兰、真园、柯基几对CP动不动就“发糖”,加上流畅的动作戏和各种爆炸场景——剧场版吃准了观众想要在电影荧幕上看到的各种内容。《名侦探柯南》剧场版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来说已经相当成熟,在日本国内票房破90亿也证实了这条改编路线的成功。

在常规印象中,剧场版的主体观众从来都是IP的粉丝。不过《名侦探柯南》剧场版通过更适合大荧幕的电影演出方式,以及吃透当下主要观影人群的需求,逐渐从以推理为主、感情戏和动作戏为辅的少年向动漫作品,升级为能够囊括更大体量观众的电影作品,实现了粉丝的积累和更迭。至于剧场版推理漏洞百出,以及故事逻辑的不合理,基本不太会引发新粉丝们的争议。

在中国内地市场,《名侦探柯南》的粉丝们同样如日本一样也实现了更迭。少量嚷嚷着情不合理的核心粉丝,早已经被一大票基德、安室透的迷妹们淹没了。

强营销遇到好档期,M23在中国市场实现票房新突破

从2010年到2019年,总共有7部《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在中国内地上映,其票房从一开始的近千万逐渐上涨到如今近2亿元人民币,中间也曾经历过大幅波动。

去年,ACGx曾在《名侦探柯南入华9年,票房为什么像坐过山车?》一文中详细分析了影响其在中国内地票房数据表现的两个原因。

一.影片引进时间晚于BD/DVD发售时间。尽管最近几年粉丝对于正版的意识相较于过去加强了不少,然而网络资源会或多或少影响票房数据也是铁的事实。这个问题同样也存在于其他引进的日本动画电影里。

二.电影引进方的不断更换。每家新引进方都需要去重新适应日本版权方的宣发监修,以及去学习应该如何面向动漫粉丝进行推广。从2010年至今,剧场版至少换了3家引进方,每一次更换引进方,其票房数据都会出现一定波动。

在今年的剧场版于内地上映期间,以上两大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本次剧场版的上映时间是在日本发售BD之前,基本杜绝了网络资源。纵观在国内上映过的日本动画电影,只有《哆啦A梦》剧场版和《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是在BD发售之前实现了在国内上映,即使是创造过5.75亿票房的《你的名字。》,引进方光线传媒也在上映前清理过网络资源。

另外,本次剧场版的引进方华策也是去年上映的M22引进方。对比M22和M23上映前期的宣发,除了邀请导演和声优来华宣传,为中文配音版选择国内动漫圈里的知名配音演员这些常规操作外,通过对比百度指数和微信指数,不难发现M23上映期间的各项指数都是去年M22上映期间的数倍。显然华策为M23投入的营销宣发要比去年多得多。

再加上今年中秋档期国内电影市场的整体疲软,M23获得较好的开画表现也基本在意料之中。

电影市场的整体状况不佳,以及在营销方面的加强,使得M23的市场表现相对过去略有提升。通过对比,去年M22在内地上映时的首周末平均排片率为17.7%,平均场均人次为15,而今年中秋节上映期间的M23排片率约19.8%,平均场均人次为21.3,从排片率和观影人次上绝对性的超越了M22。《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最终排在中秋档期票房榜第二位,也实现了这个系列在中国内地市场10年以来的最佳票房。

《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如今在内地市场取得的票房成绩,也是这个IP持久且相对稳定引进中国院线的回报。中国粉丝们从一年前上一部剧场版结尾的预告彩蛋开始,就已经对下一部的引进充满期待,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类似的例子还有每年六一期间上映的《哆啦A梦》剧场版,亲子观影《哆啦A梦》已经是国内不少家庭在儿童节的默认娱乐方式。

无法以持续性的剧场版来有效地影响粉丝,这也是诸如《龙珠》《海贼王》这些知名IP在中国市场总是昙花一现,难以实现票房回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这些特别强调IP的动画电影作品而言,利用长期的投入进行观影习惯的培养直观重要。至于对《名侦探柯南》的动漫何时完结、谁是幕后大Boss等一系列问题,早就不再是粉丝们所关注的了,“柯学宇宙”的超级英雄们未来会以何种帅气方式瓦解新的危机才是他们所真正关心的。

国漫是否在崛起,国漫的发展前景如何?
发布于 2019年1月16日

国漫每天都在做一飞冲天的梦,每天都有人催眠大家国漫要崛起了,我只能说幸好清醒的人也不在少数。

一个产业的崛起需要厚实的底蕴以及先驱者的变革,而依我之见目前的国漫一样都不具备,现实情况是所有国漫制作者都只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制作的作品各式各样,有3d立体,也有2d平面,但我觉得画面制作的精细与否已经不是国漫最大的问题了;

有些作品很明显是在模仿日漫的制作风格,但我只能说只有形似而无神似,画虎不成反类犬。

有些作品则是小说改动漫,或者就直接原创一部二流小说作为故事剧情的整体构架,我只能说快餐文学的文学艺术性太低了,大部分网络文学也没有什么内涵,作者也并没有想表达什么,只是读者看的爽就完事了,而以此为主基调创作的动漫究竟是个什么是水准希望大家心中明镜高悬。

还有一些作品则是沿用中国的传统文化题材,力求制作出充满中国特色古风韵味的漫画,但要我说这类作品犯了所有国漫都有的通病:那就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

看似充满中国韵味的风格背后,则是单调乏味的对白导致干涩的人物塑造,而至于贯穿整部作品的主旨内涵也显得十分空洞,并无神韵,常常都是一部作品看下来之后都不知道编剧想要表达什么,只能感觉到编剧不足的文学功底以及浅薄的内涵,要知道故事剧情要表达的主旨内涵是一部作品的灵魂,而所有的国漫都恰恰忽视并缺乏精彩万千而富有内涵的剧情构架。

大部分制作者都只是一味重视画面制作,况且画面也没精良到哪里去,而忽视了一部作品最根本最灵魂的剧情构造,他们属实是本末颠倒,一部好的作品不起源于精湛的画工,而是起源于一个好的想法和思路,精彩而富有内涵的高文学造诣的剧情是大厦的地基和蓝本,以此为起点才能去用精湛的画工实现蓝本所描绘的壮丽。

一句话精简之,国漫没有深刻内涵,国漫首先缺少的是真正有能力和有想象力的编剧,只有以此为起点才能逐步解决其他问题,否则国漫永不崛起。

国漫发展现状浅谈
发布于 2019年3月18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国漫成了动漫界的热门话题

现如今围绕国漫的风评有两种,其一:国漫质与量全面提升,国漫崛起可期。

其二:国漫发展受限严重,题材单一,与其他动漫大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极端呢。

很多人对国漫是有感情的,有一部叫《大闹天宫》的动画片,在豆瓣上评分是9.3,制作于1961年,由此可见,国漫曾经是有过一定水准的,这期间也有过不少脍炙人口的佳品。

后来国漫发展出现断层,不少优秀动画作品夭折,制作公司破产。几十年间国漫凋零,而邻居日本则让我们相形见绌。

这其中的原因有人指出是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以及社会文化上对动漫产业的轻视。

不管原因是什么,国漫在近期似乎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也是文化的松动,也许是受到喜羊羊大热的刺激,国漫再也没有沉寂下去的理由。

但是国漫作品井喷,作品却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引发了争议。

对于大部分动漫观众来说,陪伴童年的不是国漫,心目中的英雄也不再是中国经典的动漫形象。所以很难对国漫有一个客观的看待。

在我看来,国漫发展到当前实属不易,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有了大批的专业人才,纵然技术不足也已经有了不错的成果。再内容上也没有可以模仿国外的理念和创意,有着自己的自信和坚持已是难能可贵。相信国漫有一天也能有不输于国外的作品。

国漫发展现状如何?动漫节上的业内大咖这样说
发布于 2019年5月2日

与热闹的漫展不同,动漫高峰论坛的魅力,是思维碰撞与意见交锋。4月30日,动漫节高峰论坛主论坛在建国饭店开讲,围绕“新时代的动漫传承与发展”,来自国内外的行业大咖针对当下国漫的发展情况各抒己见,有辣评、有肯定、有困惑,更有负重前行。

动漫之都杭州

2018年“战绩”如何?

在论坛上,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戚哮虎发布了一串数据。作为动漫之都的杭州,产业发展情况究竟如何?

杭州市现有动漫游戏相关企业180家,其中动画及漫画企业100家、游戏企业37家、电竞企业2家、相关企业41余家,从业人员1.12万;形成了主板上市企业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的产业集群。

2018年,杭州市动漫产业营收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6.4亿元,上缴税金4.34亿元;共生产原创动画片3433集、14703.5分钟,出版漫画81部、发行652357册,制作动画电影5部,游戏910款。

其中,有30家动画企业获得国家级(文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动漫企业认定,数量稳居全国前列。2018年,杭州有6部动画作品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精品推荐,继续名列全国第一;有4家企业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三届动漫奖,获奖数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全国领先。

“动漫作为文化领域一种新的传播载体,正逐步成为主流的艺术表现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也有越来越多的文化经典采用动漫的形式进行传承与演绎。”戚哮虎说。依托中国国际动漫节这个国际性平台,杭州动漫产业汲取全世界的信息、资金与人才资源,有力地推动着杭州动漫产业的发展。

路人直言国漫发展短板

业内大咖坦然回应

在论坛的第二阶段,CCTV—2《对话》栏目亲历现场,邀请四位国漫领军人物,就国漫的发展情况,展开深度对话。

四位重量级嘉宾,分别是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明,代表作《喜羊羊与灰太狼》;北京皮皮鲁公司总经理、“童话大王”郑渊洁之子郑亚旗,代表作《舒克与贝塔》;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执行总裁尚琳琳,代表作《熊出没》;央视动画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燕,代表作《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你给2018年国漫打几分?”节目一开始,大屏幕便播放一段路人“街采”。80分,70分,60分,50分……数字越念越低,紧张的情绪在现场蔓延开来。再一问,“喜欢国内的漫画还是国外的”,不少采访对象选择“国外”。

不仅如此,他们还抛出了一个又一个“扎心”的辣评——“适合成年人看的作品少”;“人设太平面”;“故事情节老套”……

听着这些犀利点评,诸位嘉宾并没有“坐不住”,而是直面“挑刺”。“被采访的观众都在20到30岁的年纪,不能代表所有受众的评价。他们童年时,中国动画正好处于一个刚好萌芽的阶段,那时中国自己的动画代表作品特别少,而中国动画真正的发展期,就在这十几年间,作为业内人士,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动画作品出现。”尚琳琳说。

她进一步给出数据,“最近,腾讯大数据报告调查了1亿人,00后最喜欢的动画品牌是《熊出没》。”其实不仅是《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舒克与贝塔》……这些占据了80后到00后童年记忆的中国动画,已经成为公认的经典国漫代表作。

一旁,郑亚旗则补充道,“中国的儿童动画片曾经几乎没有商业模式,但从《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的成功来看,这五年来,国内整个儿童片的商业模式的确是越来越好。”

同时,他们也坦言,中国动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与国外优秀作品的差距,作为动画人,我们更有一种使命担当。我也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为之付出努力,未来中国一定有更多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优秀作品诞生。”王燕表示。

我们和《小猪佩奇》的差距在哪?

不忘初心回归作品

现场,主持人邀请四位嘉宾,用表情道具来评价2018年的发展成绩,并写下关键词。30秒钟过去,台上出现3个笑脸,一个哭脸。举起“哭脸”表情牌的人,就是“喜羊羊之父”黄伟明。

“要突破自己,再创巅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能理解黄导。”台下的同行评价道。做动画,很苦。即便是业内佼佼者,嘉宾们也坦言“每年看到一批批动画公司诞生,也看到一批批在倒下,能盈利者少之又少”。生存的困境,倒逼许多动画从业者,在商业模式上狠下功夫。

但黄伟明却认为,比起商业模式,回归作品更重要。“《小猪佩奇》大火,我也去取经过,对方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就是认真把事情做好,没有做任何的推广,三年时间就变成如今这么火了’。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里面有一些情感很细腻的画面,例如人物在跳水坑,孩子跳完爸爸也跳,画面非常纯真,没有商业包装,也没有产品植入,就是好好把一个故事讲出来。”他认为,这是《小猪佩奇》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如何打造出优秀的作品,台下火影忍者导演伊达勇登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他认为动漫要和观众一同成长,才能拥有长久吸引力。“《火影忍者》最初是比较迎合小朋友的作品,但随着这批观众的成长,我们觉得有必要对故事的方向性进行一些修改,从一开始比较简单、轻快的节奏,慢慢加入一些偏向成人思考模式的内容,所以2007年开始《火影忍者疾风传》诞生。”

原创IP“井喷”

新媒体时代国漫多元化发展

反观其他三位嘉宾给出的笑脸,大家不约而同写上了一个关键词——“多元化”。近年来,从内容、题材和类型上,中国动漫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越来越多中国动漫的作品走向海外市场。

“2008年,我第一次去戛纳电视节的时候,中国公司特别少。2018年,我再去时,中国的公司和作品都太多了。大家既然有信心有能力走出国门,也说明我们越来越多的作品在被海外接受。”尚琳琳说。伊达勇登也表示,自己近年来感觉中国的原创IP越来越多,很多都开始尝试中日合拍的合作模式,他们对作品要求也越来越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让动画迎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形态。“现在,哪怕是微信表情包、短视频动画也能做出一个爆款IP。而且国内外许多高校毕业生,也都纷纷为中国动画发声呐喊,在我们目前所深耕的领域,我也发现越来越多优秀的新锐导演,所以我相信,中国动画肯定会越来越好!” 杭州90后动画人、Wuhu动画工作室创始人王善扬说。(记者 曾艺)